无障碍浏览 访问人民银行主站
首  页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金融数据 区域金融 政务公开 公告信息 金融知识 办事指南 热点专题
高级搜索
| 我的位置:安徽省分行 > 工作动态

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打造“长春花”特色品牌 构建安徽支付适老化发展新格局

字号 文章来源:安徽省分行 2025-09-09 09:08:34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践行“支付为民”理念,以“长春花”特色品牌为抓手,用心、用情满足老年人支付服务需求,有效提升老年人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稳步推进支付服务适老化工作落实,努力打造适老支付服务“安徽样板”,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深化特色品牌建设,不断丰富适老支付服务内涵。2021年,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在全国率先与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联合印发工作方案,确定以“长春花”为服务品牌,以特色银行网点建设为抓手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全省银行机构提升适老化支付水平。2021年以来,相继组织开展了适老化支付服务提升“百日行动”、适老化支付服务汇报展示活动、印发《“长春花”适老化支付服务提质增效工作指引》等,辖内各银行机构在“长春花”品牌引领下,不断创新适老化支付服务内容和形式,形成了“一行一特色”的适老化支付服务创新格局。截至2025年二季度,安徽已建成“长春花”特色银行网点1896家。

坚守传统支付阵地,筑牢适老服务根基。一是尊重老年人自主选择权。尊重老年群体传统存折业务使用习惯,安徽省分行辖内各银行机构持续保留存折服务窗口,保障老年客户便捷办理存取款、账户查询等基础业务,不强制老年人使用银行卡、移动支付等支付工具。二是优化存折补登、挂失解挂等流程,简化操作环节,让老年客户在熟悉的业务模式中享受稳定、安心的支付服务,有效缓解其对智能设备的使用焦虑,筑牢适老化支付服务的传统根基。截止2025年二季度末,全省保留存折服务窗口1.5万余个。

升级支付基础设施,打造便捷适老环境。一是硬件设备适老化改造。推动银行网点ATM机、智能柜员机等设备升级,增大字体显示、调整操作界面布局,适配老年群体视力与操作习惯。开展适老化改造的ATM机数量占全省83.86%,部分机构为ATM机加装语音播报功能,全程引导老年客户完成取款、转账等操作;智能柜员机设置“老年模式”快捷入口,简化交互步骤,搭配大堂经理一对一协助,让老年客户逐步适应智能设备,提升自主办理支付业务的能力。二是优化移动支付APP。辖内各银行及相关支付机构均已对移动支付APP完成适老化改造,推出“长辈版”“大字版”。精简界面功能,突出转账、查询、生活缴费等老年常用服务,采用高对比度色彩、大字体展示,去除冗余广告与复杂弹窗。同时,优化登录流程及快捷绑定银行账户,支持人脸识别、短信快捷登录以及快捷绑卡操作,降低老年客户使用门槛,助力其融入数字化支付生活。

简化支付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效。针对老年客户办理支付业务痛点,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推动各银行机构精简流程、优化服务。一是银行在账户开立、密码重置等业务中,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材料,采用双人见证、远程视频核实等方式,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提供便利。同时支持老年人子女代为办理支付业务,解决实际困难,上半年共办理老年人个人账户代理业务84.89万户。二是银行网点开通“绿色通道”,简化业务表单填写,针对因病卧床、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供“上门服务”,通过提前预约、双人上门核实身份,为其办理账户激活、密码重置、资金划转等支付业务,2025年上半年,全省银行机构设立老年人优先服务窗口8225个,共计上门1.9万余次,受众老年群体2.48万人次。三是部分银行机构创新推出社保卡“跨省通办”服务,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核验”,将异地办卡周期从15天大幅压缩至3个工作日。四是畅通投诉举报及业务咨询渠道,不断提高老年人投诉举报事项处置效率及第一时间回复老年人诉求。

创新支付产品供给,贴合老年需求。一是鼓励银行机构围绕老年群体支付需求,开发专属金融产品。如推出“老年专属借记卡”,整合免收年费、跨行取现手续费优惠,关联医保、社保账户,方便老年客户就医结算、养老金领取。徽州农商行探索“存款对账簿”业务,帮助持卡人查看账目收支明细,缓解使用焦虑。药都农商行等设计“养老理财+支付”组合产品,将稳健型理财产品与便捷支付功能结合,既满足资产保值需求,又支持老年人日常消费支付,实现金融服务与支付场景的深度融合。二是老年卡权益延伸。推动“老年卡”与支付功能深度融合,除公交出行、游园优待外,加载小额支付、费用代缴等功能,联合商户推出“老年卡专属优惠”,在便利店、药店等场景消费时自动享受折扣,以支付服务为纽带,提升老年卡的实用性与吸引力,让老年群体享受更多消费便利。三是创新推出“亲情卡”“附属卡”等支付产品,允许老年人通过绑定子女账户进行支付消费,增强老年人和子女情感连接,提升支付服务温度。

筑牢风险防控屏障,守护老年“钱袋子”。一是精准反诈宣传。组织辖内银行机构开展“适老化反诈宣传”专项行动,通过社区讲座、网点海报、短视频推送等形式,向老年群体普及电信诈骗、养老诈骗常见手段。结合支付场景,讲解“转账核实要点”“验证码保护”等知识,指导老年客户设置支付限额、开通交易提醒,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二是智能风控护航。推动银行机构优化支付风控系统,针对老年客户交易特点,建立“异常交易监测模型”。当出现大额转账、异地交易等情况时,自动触发人工核实流程,通过电话回访、网点确认等方式,拦截诈骗风险。同时,加强对涉老支付业务的监督,严厉打击违规操作,保障老年客户支付资金安全。三是落实个人账户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健全账户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对不同客户及其风险特征设定不同账户功能,使账户功能与客户正常资金需求相匹配。上半年全省已针对性开展宣传活动1万余次,覆盖老年人56万人次。堵截老年人遭受电信诈骗案件约391起,挽回老年人资金损失3300余万元。

聚焦多元场景,提升支付适老化服务质效。一是民生场景适配。推动收单机构优化餐饮、医疗、出行、老年大学等民生场景支付服务。如在老年食堂场景,为老年人提供身份验证、优惠享受和便捷支付系列服务;在医疗机构,开通“银医通”适老化支付通道,支持老年客户刷医保卡、银行卡或扫码缴费,简化就医付费流程。今年以来全省收单机构参与建设老年食堂累计服务约40万人次,发生交易近150万笔;融合医银服务,建成131个适老化医疗场景,服务老年人33万余人次,让老年人平均就医时间缩短40%;上线老年大学智慧校园系统,助力实现报名缴费及教学管理数字化,服务老年人635人次。二是助农取款服务深化。加强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在乡村地区合理布局服务站点,升级设备适老功能,支持养老金支取、转账汇款、生活缴费等支付业务,让农村老年群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上半年安徽共办理助农取款业务93.76万笔、6.75亿元,老年人交易笔数和金额占比超过60%;转账汇款及代理缴费分别达到40.04万笔、3.27万笔,老年人交易占比超一半。三是推动银联承接省民政厅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换新”补贴项目。涵盖卧室改造、物理环境改造、智能辅助产品等6大类型适老化改造产品,涉及轮椅、助听器、防走失装置等25类刚需产品,通过云闪付APP为老年消费者给予产品实际销售价格30%的核销补贴,助力老年人打造安全、舒适、便利的居家养老环境。截至目前,全省适老化补贴惠及老年人305人,优惠金额41.19万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